精品精品欲天堂导航,无码中出福利,欧美色aⅴ欧美综合色,欧美亚洲系列

廣州華僑博物館,全國首家用百年老建筑改建成的博物館

來源: 發(fā)表日期:2022-09-15 0人已讀

今年6月,一棟老建筑在珠江邊低調亮相。

博物館設計占地面積1萬平,柱式構圖的橘紅磚樓,63米的騎樓長廊,巴洛克風的建筑雕花......在摩登大廈藏龍臥虎的沿江西路上,它的氣質完全不輸。

行色匆匆的路人不知道,它古典的外表下不僅藏著上萬件文物,還有著一代廣州人闖蕩遠方的傳奇往事。

這棟老建筑叫廣州華僑博物館,今年121歲。

廣州華僑博物館,全國首家用百年老建筑改建成的博物館,在展示歷史的同時,自身就是歷史的一部分。

而它的過去,與廣州城被點亮的歷史有關。

時間倒退132年,那時的廣州還處于油燈時代。美國華僑黃秉常決定集資40萬,在城內開辦電燈公司,向市民供電。

黃秉常從美國入手了四臺舊發(fā)電機,發(fā)電量可滿足1500盞燈的照明需求。但頻繁故障的舊機器與昂貴的電費讓不少人望而卻步,于是,營業(yè)九年后,電燈公司被迫關閉。

電燈公司停業(yè)了,但華僑投資廣州電力工業(yè)的熱情并沒有冷卻。

1909年,以華僑為主的民間商人與廣東官方合股組成廣州電力股份有限公司,將八年前英商旗昌洋行開辦的粵垣電燈公司贖回自辦。

這是華南地區(qū)最早的商辦電廠,也是廣州華僑博物館的前身。由于發(fā)電廠位于清朝廣州城南門之一的五仙門,人們便稱其為五仙門發(fā)電廠。

五仙門發(fā)電廠原貌

1920年,五仙門發(fā)電廠開始擴建廠房,增加發(fā)電設備。

漸漸地,廣州城內亮起了點點燈火,臨近電廠的長堤大馬路,也借著這股電流一躍為廣州初代CBD,珠江岸邊高樓林立,商賈云集,霓虹燈火倒映在水波蕩漾的江面上,像一段輕搖曼舞的彩綢。

在往后的20多年里,五仙門都是廣州唯一一家發(fā)電廠,在風云詭譎的時代,為廣州送去源源不斷的能量。

1975年,五仙門發(fā)電廠宣布退出歷史舞臺。2013年,市僑辦在為博物館選址時,把目光投向了這棟空置已久的華僑老建筑。

經(jīng)過近8年的籌建,五仙門發(fā)電廠終于又以新的身份,打開了塵封的大門。

走進展廳1樓,迎面而來的是一幅廣州華僑世界地圖。俗話說:海水到處,便有華僑。

作為歷史悠久的港口城市,廣州一直是全國最大的都市僑鄉(xiāng),據(jù)不完全統(tǒng)計,超過400多萬的廣州華僑,分布在130個國家與地區(qū)。而最大規(guī)模的移民潮,發(fā)生在清朝末年。

200年前能移民的人,是什么來頭?

——都是為了謀求更好生計的勞動人民。

第一波移民潮是在「一口通商」時期。1757年,乾隆下令關閉江、浙、閩三個海關,廣州成為全國唯一的通商口岸。

善于經(jīng)商的廣州人,開始出洋謀生,成為近代第一批華僑。

商人做生意,勞工出苦力。

19世紀中期,北美、澳洲等地相繼發(fā)現(xiàn)金礦,加上各殖民地和新興國家急需勞工開發(fā)。于是,又有一大批廣州人選擇出洋務工。

博物館里的護照辦理模擬器

務工并沒有想象中那么美好,大部分華工被迫簽訂了不平等的勞動合約,在懵懂無知中,去到一個與腦海中天差地別的工作環(huán)境。

還有國家實行排華政策,對入境的華工征收高額的人頭稅,一次稅收相當于華工工作兩年的收入。

1885年,加拿大政府征收500加元人頭稅的票證

日子雖然艱難,但華僑們仍靠著頑強的生存力,在世界各地留下了輝煌的足跡。

在“華僑史話”的展廳里,有一個修筑巴拿馬運河的復原場景。

巴拿馬運河,人類七大工程奇跡之一。實際上,它的成功開鑿,離不開祖籍廣州花都的華僑。

1854年,705名花都人登上一艘叫做“海巫號”的帆船,在茫茫大海中漂流,而等待他們的命運,即使是真正的巫師也無法預測。

在悶熱狹窄的船艙里忍受了兩個多月后,好不容易踏上萬里之遙的土地,他們面臨的卻是一個艱巨又龐大的工程——開鑿巴拿馬運河。

開鑿的工作非常辛苦,華工們終日在高溫中進行著超負荷的勞作,每月到手的工資又在層層克扣中從25美元減至4美元。

往后幾年的時間里,又陸續(xù)有2萬多名華工投身運河的建設,用無數(shù)滴血汗換來了一座世界橋梁

華僑后代捐贈的修筑工具

巴拿馬工程結束后,不少華工選擇留在當?shù)厣?。他們拿著不多的積蓄走上街頭,從事著“三把刀”的生意:菜刀(粵菜館)、剪刀(裁縫店)、剃刀(理發(fā)店)。

光緒年間,出使美洲的大臣張蔭桓在《三洲日記》中描述了19世紀80年代的巴拿馬街景:“仰望龍旗招展,則華人酒樓也,車經(jīng)開河之地,畚錘未綴,華人沿街列肆,賣食物,不一而足。”

華僑捐贈的“三把刀”謀生工具

2004年,在中巴兩國政府的支持下,巴拿馬僑社在運河邊建起一座表彰華工的紀念碑,才讓這段往事被大眾知曉。

直至今天,在400多萬的巴拿馬人口中,還有20多萬祖籍花都的華僑,他們活躍在各行各業(yè),續(xù)寫著自己的故事。

還原的紀念碑模型

靠著不怕苦的精神,華僑們夾縫生存,努力在異國的土地上立住了腳跟,而他們賺到人生第一桶金后,也從不忘反哺故鄉(xiāng)。

19世紀末,民族危機日益嚴重,實業(yè)救國的思潮在社會上興起。不少華僑決定回歸祖國,投資創(chuàng)業(yè)。

在最早回國的一批華僑中,張振勛最出名,他身上的名號很響亮:近代中國“實業(yè)興邦”的先驅、20世紀初的南洋首富。

1859年,18歲的張振勛漂洋過海地去印尼務工,經(jīng)過一段時間的風餐露宿后,進了一家紙行店當服務員,并靠著自己勤勞務實的品性榮升為店長。

積累一部分資金后,他開始創(chuàng)辦酒行,投資典當……在30出頭的年紀,成為富甲一方的企業(yè)家。

張振勛有多富?身家超過8000萬兩白銀,比當時清朝國庫的年收入還多1000萬兩。

回國后的他,不但捐贈了80萬大洋振興北洋水師,還拿出30萬白銀支持孫中山的革命事業(yè)。

1900年,他又號召華僑投資修建粵漢鐵路,并在三年后,成功地讓廣州第一輛火車從石圍塘開出。

這位華僑的努力并不止于此,他先后還在國內興辦了10多家現(xiàn)代工業(yè)公司,據(jù)專家考證,他是中國第一輛拖拉機的制造者,也是第一批工業(yè)化國產機器制磚廠、玻璃制造廠、機器織布廠的創(chuàng)始人。

在張振勛的影響下,越來越多的華僑回廣州創(chuàng)辦實業(yè)。

據(jù)統(tǒng)計,1912-1937年間,華僑共計投資了7720戶企業(yè),數(shù)額達到11億元(人民幣)

先進的技術與雄厚的資本還讓這些企業(yè)在各行各業(yè)拿下了多個“第一”

廣州第一家公共汽車公司,由加拿大華僑蔣壽石創(chuàng)辦

廣州第一輛出租汽車,由馬來西亞華僑改裝小汽車而來

中國第一百貨公司大新,由澳大利亞華僑蔡昌蔡興兩兄弟創(chuàng)辦

中國第一家軍用飛機“樂士文”號,由夏威夷華僑楊仙逸建造

還有廣州第一家火柴廠

廣州第一家橡膠公司

……

直至今日,站在博物館所處的沿江西路,還能看到愛群大廈、新亞大酒店、新華大酒店等留存近百年的華僑老建筑。

這些建筑以沉默的方式,記錄著幾代華僑在廣州留下的奮斗史。

博物館的沿江西路模型

敢為人先的廣州人,總有一股“闖世界”“不服輸”的魄力,他們敢于在未知的旅途中踏出第一步,敢于在逆境中前行,也能在祖國需要時,義無反顧地回頭。

那些不為人知的灑脫與執(zhí)著,那些頑強不息的生命力,都濃縮在了這棟廣州華僑博物館里。

版權聲明: 該文章出處來源非本站,目的在于傳播,如需轉載,請與稿件來源方聯(lián)系,如產生任何問題與本站無關;凡本文章所發(fā)布的圖片、視頻等素材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僅供學習與研究,如果侵權,請?zhí)峁┌鏅嘧C明,以便盡快刪除。

全國熱線電話

020-84317499

關注德科裝飾公眾號

廣州德科裝飾設計工程有限公司 專業(yè)從事于博物館設計,展館展廳裝修設計,歡迎來電咨詢!

粵ICP備08126626號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ECOR